欢迎来到我去过社交网站! 服务电话400-678-6622

地拉那城市指南

概况

地拉那(Tirana),阿尔巴尼亚首都,第一大城市,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国土中西部的伊什米河畔,西距亚得里亚海岸40千米 。人口约353,400(2003年官方估计)。位于中部克鲁亚山西侧盆地,伊塞姆河畔,东、南、北三面环山,西距亚得里亚海岸线27公里,正处在肥沃的阿尔巴尼亚中部平原的末端。平均气温最高23℃,最低6.8℃。居民大部分是穆斯林。 地处山间盆地,冬季温湿,夏季干热。15世纪成为居民点。1614年形成城镇。1920年被定为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意、德法西斯占领。1944年解放后,经济和人口成倍增长,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工业产值占全国的1/5,主要有机械、纺织、化工、木材加工、食品和印刷等部门 。市郊有水电站和煤矿。市区的西部为新建工业区。全国交通枢纽,有公路通往全国各主要城市,铁路通外港都拉斯和爱尔巴桑 、费里 、拉奇等城镇,市郊有国际航空站和水电站。有地拉那大学等高等院校和国家科学院 、图书馆 、文化宫、电视台、博物馆、剧院和音乐厅等。城市东部和北部的主要部分为旧城区,多传统建筑。有斯坎德培广场和列宁纪念碑、游击队纪念碑等。斯坎德培广场位于市中心,附近有清真寺。多公园和街心花园。

城市位置

地拉那(Tirana),阿尔巴尼亚首都,第一大城市,经济

主要产业

阿尔巴尼亚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而地拉那又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全国一半的人口依然从事农业种植,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国外工作。国家面临的严重经济问题包括了高失业率、政府官员的腐败问题以及有组织犯罪。虽然阿尔巴利亚依赖农业,但从事农业的人大多是在用过时的设备及方法来耕作。而且贪污的严重使外资却步,阻碍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发展。阿尔巴尼亚接受外国的经济援助,主要援助国有希腊和意大利。出口较少,进口主要来自希腊和意大利。进口货品的资金主要来自于经济援助和在国外工作的难民所带回来的收入。希腊政府也通过非正式地向阿尔巴尼亚公民贩卖希腊签证,阿尔巴尼亚公民没有自由出入境的权利。正因为如此两国在阿尔巴尼亚的主要城市都设有签证机构,并在阿尔巴尼亚公民自由出入欧盟的问题上经常发生非正面冲突。

历史

地拉那最早在17世纪初期由一个土耳其将军所建,他为了吸引移民,建立了清真寺、面包点心店和浴池。随着交通发展和商队来往的增多,地拉那逐渐变成了 一个商业中心。1920年卢什涅会议决定把地拉那定为阿尔巴尼亚的首都。1928至1939年佐格一世王朝统治时期,曾雇请意大利建筑师重新规划了地拉那的城市建设。1939至1944年德国和意大利对阿的占领结束之后,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于1946年1月11日在地拉那宣告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地拉那在苏联和中国的援助下进行了大规模扩建,1951年建成了水电和热电站。现在地拉那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和主要工业中心,有冶金、拖拉机修理、食品加工、纺织、制药、化妆品、染料、玻璃、瓷器等工业。地拉那附近有煤矿。有铁路连接都拉斯等地,有国际航空港。1992年阿尔巴尼亚发生剧变,地拉那街头的列宁和斯大林雕像、霍查的巨型铜像从此消失了,国家历史博物馆壁画上的红五星也不见了。此后的几年里,市内新建的楼房不断增多,私人汽车达5.7万辆(1995年),商店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交通等基础设施还很落后。

Copyright © 2015 我去过

一起飞国际机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