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去过社交网站! 服务电话400-678-6622

巴库城市指南

概况

巴库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十分重视文教科技事业的发展。阿塞拜疆教育体制分为学前教育、中小学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等专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居民中识字人数已达居民的99.9%。巴库市内有阿塞拜疆科学院等100多所科研机构,10多所高等学校,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是国立拉苏扎德大学,还有阿塞拜疆石油学院、阿塞拜疆医学院和高等音乐学院。巴库阿洪多夫国立图书馆,建于1923年,馆藏图书300多万册,是阿塞拜疆最大图书馆。此外,还有建于11世纪的瑟纳克—卡尔清真寺塔,建于12世纪的“处女塔”和克孜卡拉瑟塔楼,建于15世纪的希尔凡王宫等。著名的“处女塔”位于巴库老城中心,濒临里海,是12世纪汗王宫的一部分。塔的圆形部分朝北,寒风绕行而过;塔的突出翼朝南,夏季将凉爽南风导向城内,故而老城始终冬暖夏凉。众多的名胜古迹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面积

2200平方公里

城市位置

位于里海西岸阿普歇伦半岛南部。

人口

170万

主要产业

巴库除了油气开采之外,其它行业如机械制造、冶金、采矿、机床、电机、造船、汽车修理、水泥及建筑材料、消防器材等也逐步发展壮大;轻工业也从无到有,成为外高加索地区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地毯、食品工业相当发达,所产粒状黑鱼子和鱼子酱闻名于世界。石油开发也推动了军工企业、交通运输业、城市交通、住宅建设、商业、服务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历史

巴库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其最早的历史可追索到公元5世纪,18世纪成为巴库汗国的都城,1806年并入俄国,1920年成为前苏联阿塞拜疆共和国的首都。直到20世纪初,巴库还是一座落后的城市,城里没有树木,满街烟尘滚滚。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随着里海石油的大规模勘探开发,巴库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逐渐建设成为一座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的现代化城市。1940年,巴库的石油生产达到高峰,其产量占当时苏联总产量的71.5%。此后,巴库原油产量开始下滑,但直到1950年它仍然是苏联的第一大油田,石油产量占苏联总产量的39.2%。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储量日益衰减,原油产量在累计开采12亿吨之后走向衰退,生产形势急转直下。1955年原油产量占全苏联的比重降为15%。1970年跌至5%左右,到80年代,其所占比重不到2%,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的发展速度大为减慢,地位不断下降。

Copyright © 2015 我去过

一起飞国际机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