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75.4亿元。现有工业企业560家,主要有银川第二毛纺厂、银川涤纶厂、银川橡胶厂、宁夏化工厂、宁夏炼油厂等企业。全市生产2000多种产品,其中柠檬酸、硅铁、碳化硅、起重机、轴承、毛毯、皮衣进入国际市场,享有较高声誉。年工业总产值74.2亿元,职工年人均收入5859元。农业耕地面积10万公顷,实现了机耕条田化,农田林网化,沟渠配套,排灌畅通,成为全国20多个最好的自流灌溉区之一。粮食年总产量近2.5亿公斤,所产大米被列为全国优质大米。年农业总产值17.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578元。银川交通发达,国道109线、110线、211线、307线横贯市区,公路运输遍及城乡,长途汽车可通往陕西、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包兰铁路纵贯市区,上达北京与京广、京沪、京哈等铁路大动脉相连,下抵兰州与陇海、兰新大陆桥相接。新建成的中(卫)宝(鸡)铁路,进一步改善了铁路运输情况,缩短了至华中、西南的距离。河东机场已开通银川至北京、上海、广州、佛山、西安、成都、重庆、武汉、昆明、乌鲁木齐等10条航线。全市邮路总长1850公里,市话28.7万门,长途开通500线,移动电话3449户,无线寻呼3万户,电话普及率34%。银川是西北地区商品流通的主要集散地之一,现有10个年销售额上亿元的大型批发零售商场和39个综合贸易市场。全市有各类文化机构287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8个,电影放映单位170多个,公共图书馆5个,大中型新华书店7个,广播电台、电视台6个。全市共有各类学校400多所,在校生17.5万人,其中大中专院校47所。全市共有各类医疗机构348个,床位4935张。
9579平方千米
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东以黄河和明长城为
133万人
银川平原土地肥沃,沟渠纵横,灌溉便利,素有“塞上江南”的美称,永宁、贺兰是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县。水果主要有苹果、梨、葡萄、枣、枸杞等;畜牧养殖业有猪、牛、羊、家禽和獭兔、肉鸽、火鸡、蚕等特种动物;水产品主要有鱼、虾、蟹等,是西北最大的商品鱼基地。2002年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73.94亿元,从业人员14.56万人。银川市依托煤炭、电力和农产品等资源优势,形成了以化工、机电、食品、建材、生物制药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银川市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三、四千年前的殷商时期,为北羌、熏鬻(荤粥)等民族活动地区。春秋战国时期,朐衍、匈奴等游牧民族在此集居。秦取河套之地,开始在此戍边,银川为北地郡属地。汉承秦制,设置廉县城(今银川市西部暖泉农场附近),属北地郡管辖。南北朝时期,大夏国赫连勃勃在此兴建王家园林,称为“丽子园”,使之成为一座风景游乐之地和大夏国驻兵、屯粮重镇。相传银川北郊的海宝塔即为赫连勃勃重修。北周在此设怀远郡、怀远县,隶灵州管辖,此为银川设县级建制之始。隋唐时期,今银川仍属关内道灵州灵武郡辖地。公元1038年,西夏国王李元昊在此定都,“筑坛受册,即皇帝位”,兴庆府(今银川)为西夏国都。后改兴庆府为中兴府。元朝改中兴府为宁夏府城。明朝银川为九边重镇之一,时银川为宁夏卫城、宁夏镇城所在地。清代今银川为宁夏府城。中华民国元年,宁夏府改道,称朔方道,今银川为朔方道郡城。1929年宁夏省政府成立,今银川市为宁夏省会。1947年正式定名银川市,仍为宁夏省会。1949年9月23日银川解放,9月29日银川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目前辖城区、新城区、郊区三区和永宁、贺兰两县。
Copyright © 2015 我去过
一起飞国际机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