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下辖1市1区6县,为东昌府区、冠县、莘县、阳谷县、东阿县、茌平县、高唐县,代管省辖市临清市。全市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贵通南此的京九铁路与连接东西的邻济铁路在聊城交汇.济南到聊城的高速公路向东与济南到青岛、北京到上海、北京到福州的高速公路相连通,向西与北京到深别的高速公路相连接,聊城已成为山东省乃至国内重要的交通枢纽。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国民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近几年来每年增幅均在30%以上。
总面积约8715平方公里
聊城市位于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
561.31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国民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近几年来每年增幅均在30%以上。全市拥有销售收入过亿元 和利税超过千万的企业达43个拥有上市公司3家。纺织、医药、机械、造纸、化工电力成为聊城的支柱产业。东阿阿胶出口量占全国的90%多。高唐时风农用车 在产量效益利等方面均后全国同行业之冠2000年实现利税3亿多元。鲁西化工的尿素和三无复台肥的生产能力己达到100万吨是全国重要的化肥生产基地。客 车、拖拉机、造纸等产品在国内亦占有重要地位。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迅猛,肉牛出口居山东省第一位,肉鸡产星出口星均居山东省第二位,食用菌和速冻、脱水蔬 菜产品销往五大洲40多个国家。
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从事农业生产。夏商周时期,聊城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农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 春秋时期,聊城为齐国西部重要城邑。秦汉时期,经济文化得到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自然灾害较多。隋大业4年(公元608年),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使市境交通、水利便利,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当时临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唐代是市境政治、经济、文化 全面发展的时期。明、清两代是聊城历史上的辉煌时期。 1949年8月20日,聊城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属平原省。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聊城专署改属山东省。1997年8月2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聊城地区和县级聊城市,设立地级聊城市和东昌府区。1998年3月,地级聊城市挂牌成立。
Copyright © 2015 我去过
一起飞国际机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