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是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文化中心兼首府,是德国的第3大城市。慕尼黑还是高科技产业中心,如在研究开发上评价极高的慕尼黑工科大学,还有BMW、西门子等世界性的大企业总公司就设在慕尼黑。 慕尼黑是德国人心目中最适合居住的地区,因为这里除了有都会的艺文生活与方便的交通,还有相当高比例的绿地、公园;加上附近的山岳、湖泊,使居民拥有轻松舒适的生活品质。
310.43平方公里
尼黑所处的地域属于阿尔卑斯山冰川前缘地。该市位于一片沙质高地上,这片高地的北部为一片非常肥沃的燧石区域,已经不受阿尔卑斯褶皱运动的影响;而在其南部地区,覆盖着冰碛丘陵。位于两个地带之间的慕尼黑附近,则是冰河作用形成的冰水沉积带。在沉积物变薄的地方,地下水就渗入沙砾层表面并注满这一地区,导致在在慕尼黑北部形成沼泽
130万人
慕尼黑不能算工业城市,但有几个大公司的总部在这里,比如西门子公司,戴姆勒公司,就这几个就够意思的了.
1158年慕尼黑开始建城。1806年成为拜恩王国的都城。此后在国王路德维希一世时代兴建了大量古典风格的建筑,使慕尼黑成为了欧洲著名的城市。1871年德国统一后,仍然作为王都直到1918年。1919年曾成立过三个月的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二次大战前希特勒1923年率冲锋队逮捕了当地的长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啤酒馆政变”政变后希特勒被捕,在狱中写下了“我的奋斗”。1938年英国、法国同希特勒签署“慕尼黑协定”将捷克划归德国。二战期间遭空袭摧毁。战后慕尼黑成为德国南部最大的城市。
慕尼黑(德语:München)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慕尼黑分为老城与新城两部分,总面积达310平方千米。它是德国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国第三大城市,排在柏林与汉堡之后,总人口约130万,有“百万人的村落”的美称。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是巴伐利亚州的文化中心兼首府。它享有“欧洲建筑博物馆”的美誉,哥特式、古罗马式、巴洛克式古建筑以及各式现代化的建筑比比皆是,圣母教堂、路德维希大街是这座城市不可遗忘的部分。自中世纪起,慕尼黑就以啤酒而闻名。是世界第三大啤酒生产地。一年一度的啤酒节让整个城市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机场
慕尼黑国际机场(机场代号MUC)是德国仅次于法兰克福国际机场的第二大机场,每年运送3400万乘客,位于市中心东北方30千米,该机场可以在城市东部乘坐市郊火车S8线,或从城市西部乘坐市郊火车S1线到达。从火车总站(Hauptbahnhof)前往需费时40-45分钟。曾经一度有计划在火车总站与机场之间兴建时速400千米/小时的磁悬浮列车,将途中时间减少到10分钟,但是在2008年3月该计划由于耗资巨大被取消。这座机场于1992年投入使用,以取代从1939年开始使用的慕尼黑-Riem 机场。
巴伐利亚州政府已经宣布在慕尼黑以西扩建Oberpfaffenhofen商用机场的计划,但遭到Oberpfaffenhofen地区许多居民的反对。
公共交通
相对其人口而言,慕尼黑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市内公共交通系统之一,包括地铁(U-Bahn)、慕尼黑区域铁路(S-Bahn)、有轨电车(Trambahn)和公共汽车(Bus),整个系统由慕尼黑交通系统(Münchner Verkehrs- und Tarifverbund,MVV)和德国铁路(Deutsche Bahn, DB)共同管理。
慕尼黑中央车站(Muenchen Hauptbahnhof)位于市中心,此外还有两座较小的火车站:位于城市西区的巴盛车站(Pasing Bahnhof),和慕尼黑火车东站(Ostbahnhof)。这三座火车站由公交系统连接起来,形成运输枢纽。
ICE高速列车只停靠Pasing车站和火车总站。前往慕尼黑以东目的地的城际和EuroCity列车也停靠慕尼黑东站。2006年5月28日,慕尼黑经因戈尔施塔特到达纽伦堡的高速铁路通车,时速300千米。
值得注意的是,慕尼黑地铁和轻轨系统的车站内部装潢各具特色,俨然成为一道景观。如地铁三号线(U3)途经慕尼黑西部公园(Westpark)附近,其站内铁轨隧道墙体上大量敷设纵向一分为二的原木,提示乘客此处临近公园;再如地铁一号线(U1)北部终点奥林匹亚购物中心(Olympiaeinkaufszentrum),是现代慕尼黑的标志之一,其站内铁轨隧道墙体上罗列大量金字塔形不锈钢装饰,以钢铁的力度和质感象征现代化步伐。
慕尼黑城市的标志可以说是市中心的玛利亚广场(Marienplatz)。广场上的新市政厅、圣母金像和紧邻的圣母教堂即慕尼黑大教堂(有两个绿色“洋葱头”尖顶的双塔建筑)组成了慕尼黑明信片上永恒的主题。每当时辰钟报时,塔楼上的彩色小人动起来的时候,都可以见到广场上人头攒动。
关于圣母教堂的圆顶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教堂建于15世纪,但教堂的尖顶却一直没有竣工。在停止建造50年后的16世纪,人们才决定完成此塔顶的建筑 - 当时哥特式的建筑时代已完全过去了,从意大利传来了一种新型的建筑风格,即文艺复兴风格。哥特式教堂当然免不了也被安上了当时时髦的圆顶,人们将其称为“罗曼国家的”帽子,它的意思也就是“异国风味的”或者也可以说是“意大利风味的”。正是这种圆顶风格成为了以后巴伐利亚众多教堂建筑的典范,一些比较古老的、同样也是哥特式的教堂发生了改变,也被安上了圆顶,同时,还有许多建于17世纪的教堂建筑从一开始就采用“洋葱”塔顶。
慕尼黑奥运村是为举办1972年第20届夏季奥运会而建造的。奥运村的最高建筑是高289.53米的电视台,站在电视塔上可望见百公里以外的阿尔卑斯山,而坐在高高的电视塔旋转餐厅里,一边品尝美味佳肴,一边观赏城市全貌及远山美景则更是一种享受。慕尼黑奥运村的建筑别具一格。奥林匹克体育场总面积7.5万平方米,可容纳8万观众观看比赛,其帐篷式的顶盖远看就像一张大渔网,错落有致,十分壮观。
从服饰上看即有穿着巴伐利亚皮裤、头戴极具民族特色的巴伐利亚毡帽的人们,也有穿着入时、出入酒吧和迪厅的年轻人。
慕尼黑是德国著名的博览会城市,每年举办二十多个博览会,如:国际建筑机械博览会、国际手工业博览会、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及电子计算机及电子元件专业博览会。
慕尼黑的四周,有众多的森林围绕,这些森林带宽达10至20公里。“福斯特里德公园”就是其中的一个。几乎所有的森林都受到了保护,森林的大部分树木是云杉树。因为幼小的云杉树上有刺人的针叶,而不会受到野兽的咬嚼,所以通常都采用云杉树进行育林造林。
Copyright © 2015 我去过
一起飞国际机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