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塔纳(哈萨克语:Астана)原名阿克莫拉,是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斯塔纳位于哈萨克斯坦中心位置而略偏北,处于俄罗斯裔居多数的北部地区和哈萨克人为主的南部地区的分界线上,距原首都阿拉木图约1300多公里,伊希姆河绕城而过,四季气候宜人,生态环境良好。它是哈萨克斯坦工农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全国铁路交通枢纽。哈萨克语中“阿斯塔纳”解作“首都”。
300平方公里
阿斯塔纳是哈萨克斯坦的首都。
约70万(1999年)
阿斯塔纳市是哈萨克斯坦的大型工业中心,这里有重要的机械加工企业(主要生产农机及其配件、牧业机械及饲料加工设备)、金属加工企业、磨粉碾米企业、食品加工企业,还形成了强大、发达的建筑业。1997年该市的工业企业生产了9.51亿千瓦时的电能、1127台机引式割草机、7.7万多立方米钢筋混凝土构件和100多万块建筑用砖,加工了1937吨肉食、2730吨香肠制品、4882吨全奶制品、12万吨面粉、1685吨糖果、842万升白酒和甜酒。 截至1997年底,阿斯塔纳市共有40家外资和合资企业。该市1997年的对外贸易总额达2260万美元,其中进口额为2160万美元,出口额为100万美元。出口商品以粮食及磨粉米业产品为主,销往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从1997年1月1日起在阿斯塔纳市行政区范围内设立的特别经济区对于该市经济及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个特别经济区的建设已经被列为哈萨克斯坦吸引国内外资金的优先经济项目。1997年该市获得的基本建设投资比1996年多5倍。
历史上阿克莫拉曾是一座军事要塞,其名字也多次变更。18世纪,从亚洲国家去往欧洲的商贾们都把阿克莫拉作为中途休息的地方,因此,阿克莫拉曾是欧亚大陆上的一个重要商业中心。1832年阿克莫拉开始建市,1832-1961年,改称阿克莫林斯克。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很多热血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这里开垦荒地,使这里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于是从 1961年起阿克莫拉又被称为切利诺格勒(俄文意思为“垦荒城”)。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同年12月16日哈萨克斯坦宣布独立。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又把切利诺格勒恢复了原名“阿克莫拉”。 由于哈萨克斯坦原首都阿拉木图地处边疆地区,城市扩展余地有限,1994年哈萨克斯坦决定在2000年前把首都迁往中北部的阿克莫拉。1997年10月底,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签署命令,宣布由阿拉木图迁都阿克莫拉。作出这项历史决定,是由于新首府所处的有利地理位置,恰处于全国中心和主要交通要道的交汇处。这次迁都,在绝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年轻国家的发展前途。 在隆重的新首府宣布典礼上,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宣布:“自现在起,在这里,我国的中心处,将开始着手制定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决策。现在,在这里,跳动着我们祖国的心脏。在这里,哈萨克斯坦决定自己的历史命运。” 1997年11月8日,哈国家象征物──国旗、国徽和总统旗向新都移交的仪式在哈总统府举行。1997年12月10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阿克莫拉郑重宣布,阿克莫拉市正式成为哈萨克斯坦“永久性首都”。阿克莫拉取代阿拉木图成为哈萨克斯坦新首都,成为全国政治中心,阿拉木图尽管失去了首都的地位,但今后仍将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仍将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科学院--科学部、教育、文化和卫生部以及国家银行将长期留在阿拉木图。1998年5月6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将阿克莫拉改称为阿斯塔纳,因为“阿斯塔纳”在哈萨克语中意为“首都”,而“阿克莫拉”在哈萨克语中意为“白色坟墓”,这不利于首都的形象。但阿克莫拉州的名字没有改变。现在,阿斯塔纳已发展得焕然一新,并且在国际上逐渐建立威信,开始成为哈萨克斯坦渴望革新的象征
Copyright © 2015 我去过
一起飞国际机票网